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早在周代就已开始了城市规划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8-04-08 | 6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古代的城市,特别是都城和地方行政中心,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考工记》中对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476年)的城市建设制度有明确的记载。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级而异,城内道路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有等级区分。这些关于城市规划的原则,一般认为有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据,虽然在南北朝以前的都城规划中尚未充分体现,但对于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发生很大影响。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大都和明清(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可以说是严格遵循上述原则的。 

  中国古代城市一般都重视城市的选址。《管子》一书中就反对商周以来用占卜确定营邑的方法,主张建设城市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形,以免受旱涝之害,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的费用。中国一些著名的城市如西安、洛阳、开封、苏州、杭州、北京、南京等的选址,都经过周密的考虑。千百年来它们虽遭受不少天灾战祸,但经过重建、改建或扩建,仍保存至今。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网多为方格形,这种街道便于交通,街坊内便于布置建筑。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开封城则将道路和商业结合起来,沿街设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中国古代按规划建造的城市所体现的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空间处理手法等,是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传统特征。这种布局的渊源有二:一为中国传统的内向庭院式低层建筑群所具有的主次分明,以中轴线突出主要建筑物的布局手法;二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反映封建统治阶级意图的不正不威的等级观念和秩序感。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因地制宜地把水流引入城内,在总体布局上把城市建筑和水面、绿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生活用水的需要,也美化和改善了环境。